变种病毒来袭!全球经济复苏撞墙?
任重道远
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上半年GDP数据正陆续公布。在整体复苏的背景下,部分国家经济增长亦出现了不及预期的情况。尽管大方向尚在轨道之内,但随着变种病毒来袭,各种风险也在潜滋暗长。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会否因此而撞墙?
上半年全球GDP哪家强?
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,美国和中国延续了此前的复苏势头。
中国于7月15日率先公布经济半年报。二季度,中国GDP为282857亿元人民币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7.9%;两年平均增长5.5%,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加快0.5个百分点。上半年,中国GDP同比增长12.7%;两年平均增长5.3%,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.3个百分点。
美国商务部7月29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则显示,今年二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6.5%,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8.5%。尽管在新冠疫苗更广泛接种、美国各州扩大重启经济活动范围等多重因素刺激下,美国经济继续复苏,但上述增长数字仅略高于一季度的6.3%,与市场预期相差较大。
将目光转向欧洲。欧盟统计局7月3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,经季节调整后,欧元区今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2%,同比增长13.7%;欧盟GDP环比增长1.9%,同比增长13.2%。数据显示,今年第二季度,葡萄牙、奥地利、拉脱维亚经济表现相对更好,GDP环比增幅分别达到4.9%、4.3%和3.7%。
不过,欧盟一直以来的经济领头羊德国表现不佳。德国联邦统计局7月30日公布,德国经济二季度恢复增长但力度不及预期。二季度,德国GDP环比增长1.5%,低于经济学家们此前预计的2%。与2019年四季度相比,德国GDP仍下降了3.4%。
此外,俄罗斯经济发展部7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俄罗斯GDP同比增长4.6%,高于此前预期;其中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.1%,与疫情前的2019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长1.5%。俄经济发展部预计,今年俄罗斯经济将增长3.8%,这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快增长。
亚洲方面,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亦给邻国带来利好。日本尚未公布二季度GDP数据,但已出炉的外贸数据显示,日本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大增23.2%,超过新冠疫情暴发前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。由于中国经济稳定恢复,今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7%至8.60万亿日元,中国继续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地位。
据韩国央行7月27日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,今年第二季度韩国GDP环比增长0.7%。但能否实现全年增长4%的目标还将取决于第四波疫情下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。
全球复苏难以“齐步走”
虽然部分国家表现不及预期,但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大趋势依旧。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先锋领航认为,疫苗接种率和财政支持正助推经济复苏。
先锋领航投资策略及研究部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指出,为有效抗击疫情,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了空前果断且坚决的措施,这些举措也为经济强劲复苏奠定了牢固基础。当前,疫苗开发、测试和上市速度远超预期,预计到2021年底,全球将有约75%的人口至少完成一剂疫苗接种,且全球大型经济体将有望实现群体免疫。
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介绍,渣打研究团队预计,2021年全球经济在去年出现衰退的基础上有望实现反弹,同比增速或达到5.8%。但这一过程将呈现经济复苏不同步的特点,复苏势头难言稳固。
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,主要体现在发达经济体复苏脚步相对比较快,除亚洲之外的新兴经济体则步伐较慢。丁爽说,这一方面取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情况,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度较快,除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整体滞后;另一方面由政策决定,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超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,为其自身复苏提供了支撑。
在此背景下,丁爽表示,今年全球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或可达到5.4%,美国、欧洲都有望实现反弹。新兴经济体中,亚洲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可达7.1%,非洲、中东地区经济增速或在3%至4%左右,南美地区经济增长约为5%。
王黔亦指出,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率存在较大差异,各国政府在缓和疫情对经济冲击方面的成效也不一。在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下,今年下半年及后续全球各地经济复苏趋势将继续处于不均衡状态。从全年预测来看,GDP增长要回到疫情前水平仍任重道远。
两大风险需密切关注
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,但眼下还远未到高枕无忧时。经济学家们提醒,未来有两大风险需要关注。
首先仍是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,丁爽表示,特别是近期出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传染性非常强,疫苗对其有效性亦仍待验证,这可能拖累部分国家经济重启脚步,从而影响全球复苏进程。
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便显示,在病毒变异和大规模反弹影响下,7月全球制造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放缓态势。当月,欧元区制造业增幅为今年2月以来最低,美国为今年1月以来的最低;虽然亚洲地区的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活动有所增长,但中国扩张程度有所放缓,东盟跌至13个月以来的低位。
另一个风险是通货膨胀。鉴于货币及财政刺激力度空前,经济活动重启与供应逐渐恢复带来商品和服务需求飙升等因素,市场对通货膨胀持续走高的担忧与日俱增。
丁爽表示,本轮通胀可能达到的水平会高于预期,延续时间也会稍长,预计通胀指标到今年底、明年初会有所回调。如果通胀上升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,会引起货币政策收紧。最近一些美联储官员的发言已使市场对此有所警惕,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否提前退出,加息路径是否符合市场预期,其中都蕴藏风险。
但亦有专家对此相对乐观。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预计,到2023年底前,主要央行将依然对通胀持温和立场。他分析称,鉴于发达市场主要央行预计将容忍更高通胀,短期内将延续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立场不会改变,经济仍将得到有力支撑,因此不会制约全球经济复苏态势。
▼
推荐阅读
编辑:陈昊星
责编:周 锐